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黄帝内经全集80讲解 >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五(第1页)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五(第1页)

黄帝突然问岐伯:“嘿,老岐,你说这巳亥之年,天气怎么就这么怪呢?”岐伯一听,立刻摆出一副老学究的样子,慢悠悠地说:“哎呀,这事儿啊,简单!巳亥之岁,天数有余,所以那厥阴风木就像个固执的老头,死活不肯退位让贤。”

黄帝一听,愣住了:“啥?厥阴风木不退位?这是要闹哪样?”岐伯笑了笑,解释道:“你想想,风木之气要是赖着不走,那风不就呼呼地往上吹嘛,整个天空都被这股子木气给占领了。这时候,咱们人体里的肝啊,也跟着起哄,肝气郁结,身体能舒服吗?”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那咱得想办法治治这‘厥阴不退位’的毛病啊!”岐伯点了点头,说:“没错,治它!咱们得刺足厥阴肝经的穴位,让它知道谁是老大!”

说到这,咱们得插一句,这足厥阴肝经啊,可是人体里的重要经络,它跟咱们的情绪、睡眠、消化都有莫大的关系。要是它出了问题,那可是牵一而动全身的事儿。

岐伯接着说:“要刺的穴位啊,就是足厥阴肝经的‘曲泉穴’。这曲泉穴啊,就像是肝经里的一口井,能把多余的肝气给泄出去。你想象一下,肝气郁结就像是一股子闷气憋在胸口,刺这曲泉穴呢,就像是给这股子闷气找了个出口,让它嗖的一下子就出去了,整个人都轻松了!”

黄帝一听,乐了:“哈哈,这穴位名字还挺有意思,曲泉,曲泉,是不是就像个弯弯曲曲的小泉眼啊?”岐伯点了点头:“没错,就是这意思。不过啊,刺穴这事儿可得讲究手法和力度,要不然可就成了‘瞎刺’了。”

说到这,咱们得插一句,这刺穴啊,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你得先找准穴位,然后用消毒过的针,轻轻地、缓缓地刺进去,还得掌握好深度和角度。要不然啊,轻则没有效果,重则还可能伤了身体呢!

岐伯接着又说:“当然了,除了刺穴之外啊,咱们还得注意饮食起居。你得知道,肝是喜欢疏泄的,你得让它痛痛快快地‘泄’出来才行。所以啊,你得多吃点疏肝解郁的食物,比如那绿豆啊、芹菜啊之类的。还有啊,千万别熬夜,熬夜可是最伤肝的!”

黄帝一听,连连点头:“对对对,你说得都对!看来啊,这养生之道还真是深奥得很呢!”岐伯笑了笑:“养生嘛,说白了就是跟自己的身体做朋友,你得了解它、关心它、爱护它才行。要不然啊,它可是会‘罢工’的哦!”

岐伯捋了捋他的长胡子,慢悠悠地说:“哎,陛下知道吗?在子午年那会儿啊,天上的能量啊,那是满满当当的,多得都溢出来了!就像你妈给你做的红烧肉,满满一盘,根本吃不完嘛!这就导致了啥?少阴这家伙,它本该退场的,结果愣是没挪窝,还在那儿热乎乎地待着。”

“这少阴不退位,可热闹了!热气呼呼地往上冲,就像夏天你吃火锅,那个汗啊,哗哗的!这不,天上的火气也跟着凑热闹,到处‘撒欢儿’,咱们得想办法给它降降温。”岐伯接着说,“怎么办呢?得找个穴位,给它来个‘透心凉’!在古代啊,这穴位叫‘手厥阴之所入’,听起来是不是挺玄乎的?其实,放到现代,它就是咱们的手心包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中冲穴!”

想象一下,中冲穴就像是你手指上的“灭火器”,一按下去,那股子热气就“嗖”地一下被灭了。所以,岐伯老爷爷建议,子午年那会儿,要是感觉心里火烧火燎的,不妨找个安全的地方,拿出你的银针(当然啦,现在咱们可以用针灸针,安全第一!),对着中冲穴轻轻一扎,嘿,那叫一个舒坦!

说到这,我突然想起一个笑话。有一天,小明问他的中医爷爷:“爷爷,子午年要是少阴不退位,是不是得吃一副‘退火大餐’啊?”爷爷一愣,然后哈哈大笑:“你这小子,还退火大餐呢,咱们中医讲究的是调和,不是硬碰硬。不过,要是真说吃什么能降火,我倒是可以给你推荐个食疗方子,比如绿豆汤,清热解毒,就像是给身体喝了一杯冰镇可乐!”

说到绿豆汤,那可是夏天的解暑神器啊!做法也简单,就是把绿豆洗干净,加水煮,煮到绿豆开花,加点冰糖,一碗清甜爽口的绿豆汤就完成了。不过,咱们这里可不是真的要做药,只是借个喻,说明岐伯的意思——要用温和的方式,调和身体的不平衡。

再聊聊脉象吧,岐伯说,子午年那会儿,因为热气太盛,人的脉象啊,就像是夏天的高公路,热得都“烫脚”了,脉搏跳动得又快又有力,就像是你在烈日下狂奔,心跳得像是要跳出胸膛一样。这时候,中医大夫一摸脉,心里就有数了:“嘿,这家伙,肯定是少阴不退位,得给他调理调理!”

调理嘛,除了咱们前面说的针灸、食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调整生活习惯。比如,多喝水,少熬夜,多吃清淡的食物,少吃那些油腻腻、火辣辣的东西。就像是给身体来个“大扫除”,把多余的热量都排出去,让身体回归到一个平衡、舒适的状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岐伯又说道:“陛下,你知道吗?在丑年和未年啊,那天上的能量啊,多得都快溢出来了,结果呢,咱们的太阴脾神就像是个加班过度的员工,死活不肯下班,愣是在那儿加班加点地工作。”

这话怎么讲呢?咱们知道,中医讲究五行八卦,天干地支,这丑未之年啊,湿气特别重,就像是老天爷开了个大澡堂子,雨水那个下啊,简直是“雨露均沾”,到处都湿漉漉的。这湿气一多,咱们的太阴脾经就开始闹情绪了,它本该休息调整,却硬是被推着继续干活,你说这能不累嘛!

岐伯接着说了:“这时候啊,咱们得给这脾神放个小长假,怎么放呢?针灸大法好!得找足太阴脾经的‘归宿穴’,也就是现代咱们说的‘太白穴’,给它来上一针,让它感受到来自人类智慧的温柔关怀。”

说到这太白穴啊,它可是脾经上的大腕儿,位于脚内侧,大脚趾根儿那块儿骨头后下方凹陷里。想象一下,你晚上泡脚的时候,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用手指轻轻一按,哎哟,那叫一个酸爽,感觉整个脾胃都舒展开了,湿气仿佛随着这一按,嗖的一下就被排出去了!

不过,光扎针还不行,岐伯要是知道咱们现代人这么懒,肯定得摇头。所以,咱们还得来点食疗小方子,双管齐下,效果杠杠的!

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健脾祛湿汤”,配方简单,材料好找,效果却是杠杠的!先,你需要准备:白术克(差不多就是一小把),茯苓克(想象成一块小肥皂大小),薏米o克(一小碗),山药o克(一根小山药),再加瘦肉或者排骨oo克(差不多就是一块小牛排的大小)。

做法嘛,级简单,先把肉焯水去腥,然后把所有材料一股脑儿扔进锅里,加水没过材料,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个一两个小时,炖到汤色奶白,香气四溢,这时候,你的鼻子怕是要被这香味勾得直流口水了!

喝上一碗,哎呀,那感觉,就像是整个身体都被温暖的阳光包围,湿气嗖嗖地往外冒,脾胃那叫一个舒服,整个人都轻盈了起来,仿佛年轻了十岁!

当然啦,说到中医,脉象是绕不开的话题。咱们平时看电视,老中医总是一搭脉,就知道你昨晚吃了啥,那叫一个神奇!其实,这背后都是有讲究的。

在丑未之年,湿气重,咱们的太阴脾脉啊,就会显得特别“慵懒”,脉象呢,就像是懒洋洋的猫咪,缓缓跳动,力度不足,有时候还带点滑滑的感觉,就像是摸到了刚洗完澡的小泥鳅,滑不溜手的。

这时候,你要是去找老中医看病,他可能会笑眯眯地对你说:“小伙子小姑娘,你这脉象啊,一看就是湿气太重,得好好调理调理了。”然后,他可能就会给你开上几副药,或者建议你像我前面说的,扎扎针,喝喝汤,好好给自己的脾胃放个假。

岐伯又开始说道:咱们得明白啥是“寅申之岁”。这啊,其实是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里的说法。寅年和申年,那可是特定的年份,就像咱们现在说的“本命年”一样,总有些特别的事儿会生。岐伯说,在这两年里,“天数有余”,就是说天上的阳气太足了,导致少阳这位老兄不愿意退位,非得在天上多待会儿。

少阳是啥?在中医里,它可是个重要角色,代表着一种温和、上升的阳气。但要是它不退位,那可就麻烦了。想象一下,冬天该冷的时候不冷,夏天该热的时候更热,这不就是少阳不退位造成的“热行于上,火化布天”嘛!

那怎么办呢?岐伯说了,得刺手少阳之所入。这话听起来挺玄乎,其实就是说,咱们得找个穴位,给它来一针,让少阳这位老兄乖乖退位。在现代中医里,这个穴位对应的就是“液门穴”。液门穴啊,就在咱们手背上,小指和无名指之间的那条缝儿里,往手腕方向一推,就能摸到一个凹陷,那就是它了。

说到这儿,我得插一嘴。你想象一下,液门穴就像少阳这位老兄家的后门儿。岐伯这一针下去,就相当于在后门儿敲了敲,说:“嘿,老兄,时候不早了,该回家了吧!”少阳一听,心想:“好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就勉为其难地退位吧。”于是,热气就跟着这一针,慢慢地从身体里散出去了。

当然啦,这只是个比喻。实际上,针灸的作用可复杂多了。它不仅能调节气血,还能激身体的自愈能力。就像咱们有时候累了,按摩一下穴位,就能感觉精神焕一样。

不过啊,要是你以为针灸就这么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岐伯可是个严谨的人,他提出的疗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就说这个液门穴吧,它可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荥穴。荥穴啊,就像是小溪里的水,虽然不多,但流起来可欢快了。针灸液门穴,就能让这条小溪流得更顺畅,从而调节三焦经的气血。

说到这儿啊,我得再给大家科普一下三焦经。三焦啊,在中医里可是个神秘的存在。它不像其他脏腑那样有具体的形态和位置,但它却无处不在。上焦主心肺、中焦主脾胃、下焦主肝肾。三焦通顺了,咱们的身体才能健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要是少阳不退位,三焦不通顺了怎么办呢?除了针灸液门穴啊,岐伯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方剂。不过啊,这些方剂可不是随便乱配的。它们都是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君臣佐使的原则精心配制的。

比如说吧,要是你觉得热气太重了,那就可以用点清热泻火的药。像黄连啊、黄芩啊、黄柏啊,这些都是清热的好手。不过啊,它们可不能一起用,得根据具体情况来搭配。比如说黄连吧,它可是个苦寒的家伙,擅长清心火。黄芩呢,就温和多了,擅长清肺火。黄柏呢,就更厉害了,它不仅能清热,还能燥湿。

那这些药得用多少呢?这可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岐伯说了啊,用药如用兵,得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不过啊,为了给大家一个大概的印象,我可以把这些药的用量换算成克。比如说黄连吧,一般用个-o克就差不多了。黄芩呢,也是-o克。黄柏呢,稍微多一点,o-克。当然啦,这只是个大概的用量,具体还得看病情和体质。

除了用药啊,岐伯还强调了脉象的重要性。他说啊,脉象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反映出咱们身体的状况。要是少阳不退位啊,脉象就会显得洪大有力。这就像咱们有时候生气了,脉搏就会跳得很快很有力一样。

那怎么看脉象呢?这可得靠点技巧了。你得用手指轻轻地按在手腕的动脉上,然后仔细感受它的跳动。要是觉得跳动得很有力啊,那就得注意了,可能是少阳不退位了。不过啊,这只是个大概的判断方法,具体还得靠医生的经验和技巧。

喜欢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请大家收藏:dududu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