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 > 第55章 数字根脉(第1页)

第55章 数字根脉(第1页)

深圳会展中心的玻璃穹顶在正午阳光下折射出刺眼的光斑。龙安心蹲在A37展位旁清点货物,汗珠顺着眉骨滑入眼睛,带来一阵辛辣的刺痛。他眨了眨眼,继续核对清单——台湾客商的一百套"古歌刺绣礼盒"样品少了五套,很可能是在王大勇他们闹事时被人顺手牵羊了。

"别数了。"吴晓梅的声音从头顶传来,同时一瓶冰镇矿泉水递到眼前,"订单都签了,样品就当宣传。"

龙安心接过水瓶,冰凉的触感让他打了个激灵。瓶身上的冷凝水滚落在吴晓梅手背的针痕上,那些细小的伤口已经结痂,像撒了一把暗红色的芝麻。三天来她几乎没合眼,赶制出二十套样品应付突发订单,此刻眼下挂着两轮青黑,却还在坚持收拾展台。

"我去退押金。"龙安心站起身,膝盖发出不堪重负的脆响。对面的湘西展位已经在拆架子,几个工人正把印有"纯手工苗绣"的化纤围巾粗暴地塞进纸箱。那个穿改良苗裙的销售姑娘正对着手机直播:"最后一天清仓价!买三送一!家人们抓紧下单!"

财务处排着长队。龙安心靠在墙边,从背包深处摸出那本跟随他多年的工地日记本。褐色牛皮封面已经磨损泛白,边角处还沾着三年前工地的水泥渍。他翻到最后几页——那里记录着建材用量和施工进度,字迹被雨水晕开过,像一群模糊的幽灵。最后一页上用红笔圈着一行字:"五年内当上项目经理"——落款日期是他第一天到工地的日子。

一支黑色钢笔在指间转了两圈。这是林妍送的生日礼物,派克牌,花了她半个月工资。他曾经用它签过无数张工地单据,笔尖在纸张上划出的沙沙声,曾是他在城市里最熟悉的声音之一。

龙安心拔开笔帽,墨水特有的苦涩气味飘散开来。笔尖悬在"项目经理"四个字上方,微微颤抖。三秒后,他划下一道坚决的横线,墨迹在泛黄的纸页上晕开,像一道小小的伤口。在旁边,他写下"文化守艺人",笔迹笨拙却坚定。

"龙先生?"

一个温和的男声打断了他的思绪。抬头看见民族大学那位白发教授站在面前,藏青色中山装口袋里别着钢笔,手里拿着个鼓鼓囊囊的牛皮纸档案袋。

"教授好。"龙安心慌忙合上笔记本,"您说的二维码的事,我们回村后马上研究。。。"

教授摆摆手,眼角的皱纹堆叠起来:"我整理了些资料,应该对你们有帮助。"他递过档案袋,龙安心接过时被重量惊了一下——这厚度堪比县城新华书店里的精装画册。

档案袋上用毛笔写着"清水江苗族文化数字保护计划",墨迹新鲜,笔锋遒劲。封口处还郑重其事地贴了张红纸,上面印着苗族传统的铜鼓纹样。

"我在民大带数字人文团队,"教授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光,"如果你们同意,凯寨苗绣可以成为我们的重点样本。"

展馆广播突然响起,催促参展商尽快撤展。嘈杂的人声中,龙安心只捕捉到几个零碎术语:"知识产权"。。。"活态传承"。。。"数字化建档"。。。他张了张嘴,喉咙却像被什么堵住了。这些词汇离他的世界太远,远得像务婆古歌里唱的"天那边的银河"。

"教授是说,"吴晓梅不知何时出现在身旁,耳后的银蝴蝶坠子晃个不停,"想把务婆的古歌和我们的绣片,变成手机能看懂的东西?"

教授眼睛一亮:"没错!就像。。。"他从公文包里掏出手机,点开一个蓝底白字的APP,对准吴晓梅衣襟上的星辰纹绣片扫描。手机立刻播放出一段芦笙旋律,同时屏幕上浮现出苗汉双语的文字:

【星辰纹·黔东南雷公山支系】

【纹样功能:指引亡魂回归祖地】

【采集地:凯寨村】

【歌师:务娥(92岁)】

【禁忌:不可用于童装】

龙安心盯着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档案袋边缘。那些务婆念叨了一辈子、他却从未当回事的"老规矩",此刻在科技加持下,竟显得如此。。。庄严。

"要多少钱?"他直截了当地问。合作社账上只剩两万三,还要支付紫米种植户的定金。

教授笑了,眼角皱纹更深:"学校有专项经费。你们提供文化素材,我们负责技术实现。"他顿了顿,"所有知识产权永远归凯寨合作社。"

吴晓梅突然用苗语说了串急促的话,龙安心只听懂"蝴蝶妈妈"和"不许卖"两个词。令他震惊的是,教授居然磕磕绊绊地用苗语回应:"不卖。。。只记。。。像火塘传火。。。"

龙安心这才注意到教授胸前的校徽下方,别着个小小的银质蝴蝶胸针——与吴晓梅母亲那枚祖传的几乎一模一样,只是翅膀上的纹路更简约。

"您也是。。。苗族人?"话一出口龙安心就后悔了,这问题太冒昧。

"四分之一血统。"教授轻触胸针,动作温柔得像在对待活物,"祖母是雷山苗寨的。小时候常听她唱《洪水滔天》,可惜。。。"他的目光越过龙安心肩膀,看向远处,"那时不懂记录的重要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