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蒋某不知刘大人来访!
有失远迎!
有失远迎!
快请进!
快请进!”
我和刘墉、付钰跟着蒋棨蒋老先生进入园子。
一入园门,便是一幅天然图画。
那层层叠叠的假山,似是大自然随手勾勒的水墨画,每一块石头都有着独特的纹理,或如瘦骨嶙峋的老者,或似灵动跳跃的小鹿。
假山之间,蜿蜒着清澈的溪流,溪水潺潺流淌,水底的沙石和摇曳的水草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池塘里,荷叶田田,虽已过了荷花盛开的旺季,但仍有几枝残荷挺立,宛如遗世独立的佳人,别有一番韵味。
远处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在绿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一般。
在行走的过程中,蒋棨一一介绍着园内的每一处景致。
刘墉听后满怀赞赏的说道:“此园布局精巧,以水为中心,亭台楼阁皆依水而建,真是妙极!”
刘墉轻抚着胡须,用欣赏的眼光看着这一切。
付钰也不住点头,兴奋地说:“这一处处景致,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仿佛每走一步都能踏入新的画卷。
真乃绝美!”
蒋棨蒋老先生听后哈哈大笑说:“今日能迎来你刘墉刘大人,此园也不枉此景了!
哈哈哈哈!”
我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震撼,只觉这拙政园就像一位隐居的智者,默默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与文化,宁静而深沉。
我们三人受到了蒋棨蒋老先生的热情款待,不但逛了园子,还品了茗茶。
过后我们辞别蒋棨蒋老先生离开了拙政园。
蒋棨蒋老先生何许人也?蒋棨是一个园林与文化的交融者。
蒋棨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他的祖父蒋国柱,在康熙年间官至刑部尚书,声名远扬。
这样的家庭背景,如同一座坚实的基石,为蒋棨的成长提供了优渥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
在家族的熏陶下,蒋棨自幼便接触到了各种文化知识和社交礼仪,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蒋棨并非是一个只依赖家族庇荫的人,他自身具有极高的文学天赋和素养。
在那个文人雅士盛行诗词唱和的时代,蒋棨凭借着自己能诗善文的才华,在文化圈中崭露头角。
他与当时的着名文人吴伟业、尤侗等人交往甚密,常常围坐在一起,品茗论道,吟诗作赋。
他们的诗词中,既有对风花雪月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蒋棨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赢得了众人的赞赏,在文化圈中获得了一定的认可。
蒋棨对园林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见解。
当他购得拙政园后,心中便燃起了将这座园林打造成艺术瑰宝的熊熊火焰。
他亲自参与到园林的修缮和扩建中,每一处景观的设计、每一块石头的摆放,都经过了他的精心考量。
他增建了复园中的“得树楼”
,站在楼上,园中景色尽收眼底,清风拂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在他的努力下,拙政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了独特的风貌,这也充分体现了他在园林营造方面的卓越能力和高雅审美。
蒋棨深知园林不仅仅是供人观赏的美景,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