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胡家至少血脉传承没断绝。
可如今呢,胡仁彬那厮在外花天酒地,却不见开花结果。
所以,朱元璋此时严重怀疑,胡惟庸另有深意。
可再次询问梁甫,并得到梁甫拍胸脯的确认后,朱元璋终于确信地点了点头。
好啊!
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甭管胡惟庸这话是不是说给旁人听的,也不管是不是故意说的。
但至少这态度,绝对比淮西那帮纵子行凶后还要偏袒、护着、嘴硬的勋贵们强了何止十倍?
想到这儿,朱元璋略感欣慰。
‘惟庸不愧是咱的肱股之臣呐,这不仅半点不给咱添麻烦,还能主动为君分忧!’
‘啧啧,难为他了!’
朱元璋脸上不见太多波动,心中却暗暗把胡惟庸大肆夸奖了一番。
既然胡惟庸都这么为朝廷考虑了,朱元璋自然不会寒了这位老臣的心。
于是,看着眼前还在等着自己答复的梁甫,朱元璋稍一琢磨,沉声道:
“胡仁彬醉酒纵车撞人一事,咱觉得,杖二十,禁足一月,如何?”
梁甫能说什么,毫不犹豫地躬身领命。
“陛下圣明!”
说完便行礼告退了。
梁某人并非愚钝之辈,无论陛下心中作何打算。
至少对胡家公子的惩处是陛下亲自下令,他不过是奉命行事。
考虑到他事先派人通风报信,胡惟庸胡大老爷总该念及他这份人情。
至于那二十大板,也得妥善安排,不能把人打得太重。
这种事他并不担心,只需稍作示意,手下人自会办妥。
别小看那些官差衙役,其中不乏能人异士。
就拿打板子来说,每逢有“特殊”人物需要受刑,总有老手出马。
看似轻描淡写却能致命、看似血肉模糊实则皮肉伤、看似不轻不重却让人哭天喊地……
这些人钻研了大半辈子的打板子技艺,手法可谓炉火纯青。
于是,胡仁彬稀里糊涂地从牢里被拖出来签字画押后,噼里啪啦挨了一顿打。
表面上看他血肉模糊,仿佛半条命都没了,实际上他却暗自松了口气。
总算结束了,之前在牢里听胡惟庸那番话,他还以为自己这次必死无疑。
然而,没等他叫人,胡义便笑眯眯地出现在他面前。
“公子,老爷在府上等着您回去呢。”
胡仁彬有些不情愿,胡惟庸对他的态度让他觉得回府后肯定没好果子吃。
但胡义显然不会给他溜走的机会,趁着他身上有伤行动不便,直接将他推上马车,事情就这么定了。
(本章完)
------------
对于回胡府,胡仁彬十分抗拒。
毕竟当初是他不服管教,搬出了胡府。
如今却灰溜溜地回来了。
若是以前,他或许还能硬着头皮喊上两句“我不回去”之类的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