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我在洪荒当武祖1002无标题 > 第21章 太子朱标(第2页)

第21章 太子朱标(第2页)

“唉,你说的也是,听说胡大人如今将那位侄女接到自己府上抚养教导,将来她的婚事,定是胡大人做主了!”

“这才是正理啊,胡大人被这般打脸,若不能为侄女觅得良婿,岂不是要亏一辈子!”

“说来胡大人性子还是不错的,若是我被这般羞辱,怕是连当差的心思都没了,他只是冷着脸,已是给足了面子。”

“那是,你也不想想,那位是什么人?那可是曾在大明之人,不说唾面自干,这点心性都没有,才是怪事!”

……

礼部上下对胡惟庸之事私下议论颇多,绝大多数人都对他报以同情之心。

在他们看来,此事无论如何都是胡惟庸吃亏。

因此,对于他每日几乎不言不语,冷着脸晒太阳、喝茶、吃点心的行为,愈发理解。

在他们眼中,这是胡大人愁思难解的表现。

然而,实际上,胡惟庸之所以板着脸,是因为不得不来礼部当差而心生郁闷。

一旦玩心起,哪里还耐得住这等苦熬?

更何况,这件事本就是朱元璋硬塞给他的,他接旨时就不情愿,现在更是愈发郁闷。

这导致每个来请示、汇报的礼部官员都显得战战兢兢。

而胡惟庸则不管那么多,依旧保持以往的态度:事情你们做,责任你们担,但功劳我要分。

准确地说,他只在最终事宜上点头签字确认一下。

其他事情,他不仅不做,甚至连多听几遍的兴趣都没有,全交给了礼部官员。

胡惟庸就一句话:按往年的规矩办,不出差错就是有功!

有了这个表态,再加上他天天冷着脸的样子,他所在的公房里,来往的人越来越少。

甚至上衙、下差时,路上碰到他的人都是躲躲闪闪的,仿佛他会吃人一般。

不仅礼部普通官员如此,连礼部尚书和两位侍郎,见到胡惟庸也客气了不少。

尤其是郭明义,作为李善长一派的人,他最为尴尬。

丞相这到底是要整个派系都断了与胡大人的联系,还是因为私人受到陛下的压力才做样子?

在没有确切消息之前,他很是尴尬。

这天,胡惟庸随手批阅完当日事务,正准备下差时,忽然听到外面一阵喧闹。

他皱着眉头听了听,才发现,还真出了件大事。

当朝太子朱标,来礼部了!

(本章完)

------------

朱标,当朝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嫡长子,大明当朝太子、储君。

这个名字,胡惟庸再熟悉不过了。

可以说,后世但凡看过几本明初背景的,都能说出一堆有关朱标的事情来。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有别于其他父子相疑、兄弟阋墙的太子,朱标的储君之位,稳固得简直不像个太子。

甚至,后世有人开玩笑说,若是朱标要,朱元璋怕是会笑逐颜开地赶紧把大军撤走,免得一不小心伤了自家宝贝儿子,然后赶紧退位,让自家儿子上位。

这虽然是个夸张的戏言,但实际上也侧面说明了朱标在大明的地位,那真不是一般的稳固。

想想朱标拥有的待遇吧!

朱元璋亲自为朱标搭建文武班底,甚至亲自挑选人才,毫不避讳太子与朝臣的交往。

仅此一点,便胜过无数战战兢兢的太子。

更何况,朱标多次监国,真正掌握着天下生杀大权,直接行使皇帝之权。

无论是朝臣还是兄弟,无不被朱元璋全力支持的朱标治理得服服帖帖。

可以说,朱标是朱元璋倾尽全力培养的。

后世有句戏言,胡惟庸深以为然:朱元璋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朱标,一个叫其他。

这话原本只是玩笑,但对来到大明、从前身记忆中翻出许多回忆的胡惟庸来说,这确实是真的。

以上种种待遇,随便一条都足以让历史上的太子们羡慕不已,更不用说叠加在一起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