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大明,从未有人怀疑过朱标的太子之位会被动摇。
这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将来继承大统的,只能是这位太子爷。
这不仅是朱元璋的期望,也是所有朝臣的期望。
毕竟,朱标的性格比朱元璋柔和太多,是众望所归的储君。
然而,意外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朱标英年早逝,导致朱元璋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后续在的培养上出了大问题,最终培养出了朱允炆这个蠢货。
当然,眼下这些事只有胡惟庸一人知晓,他也不会说出去。
随后,胡惟庸规规矩矩地与其他礼部官员一起参与迎接。
他第一次亲眼见到朱标,发现史书确实没错,朱标确实是个胖子,白白胖胖的,脸上总带着笑容。
这形象比朱元璋那总是凶光毕露的三角眼强了不知多少。
更何况,自幼熟读礼乐诗书的朱标,无论是谈吐还是风度,都远非朱元璋这泥腿子出身的皇帝可比。
朱标对六部官员了如指掌,每每见到一人,只需提及对方的官职和姓名,便能立刻道出其履历乃至家乡等细节。
这番表现,即便胡惟明知对方是在作秀,也不得不在心中暗暗为这位太子竖起大拇指。
能将作秀做到如此地步,确实是一种本事。
难怪他身为太子、储君、大哥,却能赢得朝臣和皇子们的全力支持。
仅凭朱元璋的支持,还不足以让他赢得如此口碑。
如今看来,朱元璋的本事确实不容小觑,他教出了一个好儿子。
在一众礼部官员如沐春风地接受完朱标的检阅后,朱标终于走到了胡惟庸面前。
胡惟庸毫不迟疑,抱拳躬身道:“臣胡惟庸见过太子殿下!”然而,这礼还未行完,便被朱标一双肉乎乎的胖手托住了。
一道温和的声音在胡惟庸耳边响起:“胡公莫要戏弄孤了,孤早先被父王送到胡公身旁学习政务,可是从胡公身上学了不少东西。
胡公于孤来说,既是长辈也是师长,孤可不愿受你这一礼!何况,胡公哪怕不在丞相之位,却仍能为大明再立新功,连父皇都称赞不已,孤还有很多地方要跟胡公学习啊!”
朱标这番话可谓说得极为漂亮。
什么长辈、师长,听起来似乎十分亲近,但实际上,不过是当年还在学习处理政务的朱标被朱元璋安排到胡惟庸身边观摩而已。
胡惟庸当时忙得不可开交,哪有那么多时间教导朱标,只是偶尔提点一两句。
因此,朱标这番话无疑是在抬举胡惟庸。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朱标继续说道:“胡公最让孤佩服的,还是别出心裁地用一道题改变了我大明取士之道。
前些日子父皇为孤讲解了一番胡公的苦心之后,孤才发现,孤居然是如此的孤陋寡闻。
故此,稍候还望胡公不吝赐教啊!”
看着当朝太子对胡惟庸如此敬重,一口一个“胡公”地称呼,一旁的礼部尚书、侍郎等人简直酸得牙都要掉了。
娘咧,瞧瞧!瞧瞧胡大人!什么叫一朝得势的威势啊!什么叫简在帝心的恩宠啊!
眼前的胡惟庸,虽然只是个五品的翰林学士,但无论是礼部尚书、侍郎,还是今日突然造访的朱标,谁又会将他视为一个普通的翰林学士呢?
说到底,官职虽有内在的规矩,但实际上还不是朱元璋一句话的事。
没有什么比得到皇帝的青睐更为重要了!
尽管旁人羡慕不已,胡惟庸嘴上客气,心里却在暗自嘀咕。
‘娘的,朱标这小胖子不会是专门冲着我来的吧?’
‘难不成,朱标是特意来收买人心的?’
‘嘶,十有还真有可能!’
‘这小子怕是眼见着自己家被退婚了,心情沮丧之下,故意来给我长脸,顺便收买一波人心啊!’
啧啧,果然是朱元璋精心培养出来的啊。
瞧瞧这心眼多的,一举一动都有深意啊。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