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已晚,这里有些凉意,进屋详谈吧。”
杨士奇引着朱允熥回房,关门落座后,又亲自为双方泡了茶,才开口道:“陛下赐殿下佩刀,既是为了助殿下度过今夜的危机,也是对殿下主动擒拿凉国公的认可。”
“然而,仅凭这点,并不需要给予殿下如此巨大的权力。”
“号令百官,调遣军队,随事决断,就连不少地方巡抚都没有这样的权限。”
“唯有在特殊情况下,朝廷才会授予钦差大臣如此重权。”
“并且,这种权力,只适用于钦差大臣所巡视的区域。”
“一旦离开此地,钦差大臣便不再拥有此权。”
“即便藩王镇守一方,也没有被赋予如此大的权力!”
"殿下如今正在金陵城内,并非奉命出使外地的大臣。"
"赋予殿下这般重要的权力,若殿下将来被确立为继承人,倒也说得通。"
"然而蓝玉的事情尚未有明确结果,殿下还有明**堂上的难关要面对,皇上似乎也没这个意思,在圣旨里完全没提到,却赏赐宝刀,授予重任,这是何意呢?"
朱允熥微微皱眉。
杨士奇的分析确实很有道理。
只是皇帝对自己的亲孙子,也要玩这么多花招吗?
"陛下这是在考验你!"
杨士奇笑着说道:"如果殿下只想安安分分做个太平王,**安安地过日子,那陛下根本不用这么做。"
"但殿下既然想要争取继承人的位置,那就不同了。"
"江山社稷,责任重大,岂能儿戏?"
"陛下当然要对殿下进行多重考验,才能安心把江山交给你。"
"这对殿下来说也是好事。"
"至少说明殿下在陛下心里已经是相当认真的继承人考虑对象!"
这样的考验有必要吗?
还是一关接着一关!
难道非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朱允熥在心里暗暗抱怨。
历史上朱允炆不是挺顺利就被立为继承人了吗?
好像也没费什么劲吧!
怎么轮到自己竞争这个位置,就变得这么困难了呢?
但转念一想,史书上的记载并不详细。
从朱标五月份去世到九月份朱允炆被立为继承人,中间过去了四个月多。
在这段时间里,皇帝究竟怎样考验朱允炆的,朱允炆又是如何通过这些考验的,史书上没有一点记录。
唯一记载的一点就是,自从朱标生病起,朱允炆就非常谨慎地照顾他,不分昼夜地守在身边。
亲自服侍,日夜不休。
朱标去世后,朱允炆悲痛欲绝,以至于食不下咽,日渐消瘦。
最后还是皇帝亲自安慰,才渐渐好转。
朱允炆早已抢先一步,在皇帝心中留下了一个"至纯至孝"的深刻印象。
而他这具身体的原主人,无疑远远落后了。
不仅如此。
朱允炆被确立为继承人之后,就进入宫中与皇帝一同读书,一直跟随在皇帝身边接受教导。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