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对此并不意外,他知道自家祖父的性格。
对几个儿子,表面吓唬吓唬,嘴上忽悠忽悠,但疼爱之心从未减少。
朱家这一代受朱元璋影响极深,朱元璋出身贫寒,最看重的是亲情。
在太子朱标还在世时,几个皇子都很安分守己。
只有朱允炆自作聪明,不仅自找麻烦,处理事情还优柔寡断,把一副好牌打得一塌糊涂,最终给了朱元璋反击的机会。
常言道,该得不得,必有灾祸;该行动时不行动,反而遭殃。
眼看大侄子把自己逼到绝境,若再不反抗,整个家族可能都会覆灭。
于是朱棣开始反抗,其实他也没抱太大希望。
当时建文帝手握重兵,简直是势不可挡。
然而,奇迹发生了,朱棣竟然成功了。
即便如此,朱棣内心依旧有些愧疚,并非是对朱允炆,而是对朱元璋以及自己的大哥朱标。
因此,朱棣登基后,处处以朱元璋为榜样,教育子女也不例外。
他心里想的其实是,等自己死后,到了地下,能获得朱元璋的认可。
朱瞻基对于祖父对自己那位三叔朱高燧的“罚做马夫”
之举,虽感无奈却并不惊讶。
毕竟撇开其他不说,朱高燧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在太祖北征时,汉王和他二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即便如此,朱瞻基猜测,在北征物资调度完毕之前,这位三叔恐怕还得暂时扮演一段时期的马夫角色。
想到这里,他的心境有所好转,似乎也理解了祖父为何会将锦衣卫之事托付给自己。
这无疑是种安慰吧,毕竟朱高燧是纪纲的上司,而纪纲所涉之事,即便将其幽禁也不为过。
但朱棣并未采取极端措施,若说对此有异议,那必定是朱瞻基自己了。
如今祖父将锦衣卫交付给他,无疑正中他的下怀。
若非祖父有意,即便他对锦衣卫权柄垂涎,也不敢贸然插手,即便安排张懋,那也是因为张懋本身便是锦衣卫的一员。
不过现在情况变了,提到交易、合作之类的事,朱瞻基自认为不逊于九成九的夏原吉。
“咳咳!”
朱瞻基想到此处,清了清嗓子,随即对张懋说道:“既然圣上已将锦衣卫交给我,你近日整理一份名单,尽快填补空缺。”
张懋听后神情肃然,立刻应道:“末将遵旨!”
“嗯!”
看着张懋如此态度,朱瞻基颇为满意。
没办法,作为老朱家的后代,他对张懋有着本能的好感。
待张懋领命离去,朱瞻基稍作思量,又开口道:
“锦衣卫事务固然要紧,但你身为英国公家子弟,我更期待你能继承荣国公与英国公的英勇气概,在战场建功立业。”
稍停片刻,朱瞻基接着说道:“昨日兵部尚书呈奏折给圣上,请求批准组建一支幼军,规模大约五千人。
如果圣上同意,你可愿意加入这支幼军?当然,若你决定加入,锦衣卫的事务就需要另找人选接手了。”
张懋听罢此言,脸色未改分毫,立刻说道:"末将唯太孙殿下是从!"
朱瞻基轻笑一声:"嗯,很好。
既然你无异议,回去后便多研*吧!"
张懋听完并未即刻告退,而是稍作停留,略一思索后再次拱手,犹豫道:
"太孙殿下,末将有一事,不知当讲否?"
———
朱瞻基翻了个白眼:"有话直说,莫要绕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