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懋见状,略显尴尬地抱拳道:"太孙殿下恕罪,此事甚是怪异,末将亦不敢妄断。
"
道过歉后,张懋才开口:"太孙可知沈秀其人?"
朱瞻基闻之先是一蹙眉,随后很快明白沈秀所指何人,看着张懋露出几分疑惑:"那太祖朝的奇人沈万三,本名沈秀,彼时狂傲至极,竟以一人之力犒劳天子亲军,太祖欲杀之,幸得孝慈高皇后拦阻,后被流放云南,难道此事与沈万三有何干系?"
张懋答道:"禀太孙,确有关联。
虽太祖皇帝流放了沈万三,却未曾深究其家眷。
沈万三尚有一子,名唤沈文度,此人继承父业,后归附纪纲,末将在肃清纪纲余党时得知此讯,遂将其拘捕。
"
朱瞻基对沈万三后代之事并无太多惊讶,毕竟关于沈万三的民间传闻众多,不少商贾以此为噱头,甚至有人将其神化。
然则他对沈万三后裔本身并无多大兴趣,若沈万三本人尚在,或许还能引发些许好奇。
但沈文度嘛……
朱瞻基摆摆手:"既是纪纲同党,按律处置便是,杀头抄家皆依规而行。
"
张懋听后有些迟疑,说道:"传闻沈文度承继了沈万三的聚宝盆,一夜暴富,归附纪纲后更是挥金如土,不仅进贡大量黄金、珍稀之物,还许诺定期供奉,其财富匪夷所思,若真有聚宝盆……"
张懋说到此处停下,偷瞄朱瞻基一眼,话锋隐晦。
朱瞻基听罢翻了个白眼。
聚宝盆?
别说科学与否,即便真有这么个玩意儿,朱瞻基不信太爷爷会放过沈万三父子。
即便落到了沈文度手中,朱瞻基依然不信纪纲会毫无所图。
不过,尽管他对聚宝盆没太大兴趣,但对沈文度其人倒是生出了几分好奇。
纪纲他是了解一些的,祸害的富商何止一两个,纪家之所以富甲一方,绝非仅靠受贿所得,其中还有不少富商家破人亡的秘密。
然而,这个沈文度竟能存活至今。
看来,此人定有非凡之处!
朱瞻基思索片刻后对张懋说道:“你去告知沈文度,要想活命,就每年向我进贡一千万两白银。”
“一年一千万两白银?”
张懋听完这话,眼珠子几乎要瞪出来了!
整个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三四千万两白银,这位太孙一开口就要人家交这么多,若不是太祖皇帝还在世,谁能办到?
朱瞻基并未在意张懋的惊讶,接着说道:“当然,这钱我不会让他白给。
找个机会,把他带来让我看看,我有事需要他去做。”
张懋听后点头答应,知道眼前这位太孙殿下必有深意,便没有再多问。
见张懋无他事,朱瞻基又想起一事,问道:“对了,解缙在诏狱中如何?”
解缙此人,朱瞻基对他既有感激又有几分复杂。
从理上讲,解缙确实给予过他帮助。
毕竟“好圣孙”
这三个字并非空穴来风,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朱棣的想法。
朱瞻基心里清楚,自家祖父最初对父亲并不十分满意。
相比起来,汉王朱高煦与祖父朱棣有不少相似之处。
正是因为解缙的一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朱棣,再加上太子多年的监国经历,这才使得太子之位稳固下来。
不过,朱瞻基对解缙这个人提不起太多好感,说好听了是单纯,说难听了就是脑袋不太灵光。
搞学问,解缙堪称高手,但做官则完全不适合。
张懋听朱瞻基提到解缙,迟疑片刻说道:“解学士刚入狱时整日哀号,那时锦衣卫还是纪纲掌权,解学士吃了不少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