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汉王对朱棣 > 第38章 迁都问题(第1页)

第38章 迁都问题(第1页)

虽然从朱瞻基的梦中,无法得知云南的具体情形——毕竟这是以朱瞻基视角展开的梦,很多信息未必全会显现。

然而自己能够平安归至应天,便表明朱高煦应该不会谋反。

显然,先前的担忧有点多余了。

自皇爷爷从云南返回后,仿佛整个人都发生了转变。

他仍令父亲监国,而在永乐七年时,你竟被立为皇太孙!

皇爷爷看起来对你们父子更为信任了。

但让你们感到意外的是,他将国家大事交给父亲打理后,自己却迷上了耕种之事,还常带着户部的官员研究一些奇特农作物的种植方法。

出于好奇,你也曾亲自去帮皇爷爷耕作,并问他究竟种的是什么。

他只告诉你,这是大明未来的根基与自信所在。

起初你还不明白这话的意义,直到秋收时节,看到田间满载丰收的情景,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可让你更疑惑的是,为何一趟云南之行回来后,皇爷爷竟能种出如此高产的粮食?

朱棣心中一动,难道是自己兑换出了商城里的粮食种子?可如今是永乐二年,为何要到永乐七年才开始种植这些粮食呢?五年间都在做什么?是否所有运势值都耗费在推演子嗣未来上?

虽不明白其中道理,他也知高产农作物对大明的重要意义。

比如北伐时所需的粮草,就可用这些解决,打仗再不用担心粮草问题。

可为何直到永乐七年才开始种植?

到了永乐八年,皇爷爷决意御驾亲征漠北,数月间便击破鞑靼阿鲁台部,凯旋而归。

不料回到应天后,他便给你定了一门亲事,且要求次年成婚。

然而,你早已有心仪之人,想极力逃避这桩政治联姻。

但在这一问题上,素来最宠爱你的皇爷爷却没有商量余地,使你内心不解甚至心生怨怼。

朱棣心中无语:咱还不是为了你好!万一你娶了那个姓孙的女人,她再生个大明战神出来,又该如何?

原来即便处处提防,还是没挡住朱瞻基遇到并培养感情那姓孙的女人!这几年不在应天,果然没能看住这个孙。

岂有此理,为一个女子就记恨自己的亲爷爷!

即便面对皇爷爷的强硬态度,最终还是妥协,但暗地里已和孙氏约定好,等日后有机会必定娶她为妻。

得知此消息时,朱棣眼中震惊:

这是要在历史基础上另做文章,打算故技重施废了胡氏改立孙氏啊!若是真杀了孙氏,圣孙会不会恨自己一辈子?

此后皇爷爷屡次带您出征漠北,亲自教你行军作战,而你的父亲则继续以太子身份留守监国。

你时常借着关心祖母的机会,向祖父询问叔父朱高煦的近况。

你其实一直想了解祖父当年在云南的经历,但每次提及,他都刻意回避,这令你困惑不已。

正如你预料的那样,每当提到云南,祖父总会神色不愉且拒绝回答相关问题。

无奈之下,你只得放弃追问,却想着提醒父亲,让驻守云南的人密切注意朱高煦的动向。

随着时间推移,你不难发现,祖父不仅对云南闭口不谈,甚至对朱高煦也是只字未提。

这让你更加警觉,对这个二叔多了一份戒备之心。

朱棣面露惊诧,自己当年到底在云南看到了什么?归来后竟对朱瞻基同样绝口不提,连孙儿都无法知晓实情,这份疑惑令人辗转反侧。

况且朝廷与兄长朱高炽都在云南和交趾布下眼线,可回报均称一切安好,莫非朱高煦当真改过自新?

朱棣心生疑虑,却没有谁可以解惑。

到了永乐十九年,三次北伐胜利的祖父决定迁都北平,可迁都之后,祖父依旧未曾想过将祖母接回京城。

祖父祖母常有书信往来,但祖父从未表达想要接回夫人的意愿。

这一事实,令你百思不得其解。

朱棣不禁怔住!原来朱高煦真的治好了母亲的顽疾,并维持了这么长久的生命。

这般看来,祖母极可能比自己活得更久!可是,这么多年,为何从未产生将徐妙云迎归的念头呢?云南的事情仍旧盘旋在心头,那到底是何种景象,让自己如此忌讳?朱棣愈发焦躁。

待至永乐二十年,祖父再次决定亲自领兵远征漠北,这是第四次出征。

你依然随侍左右,父王留在京中辅佐国政。

由于距离缩短,此行颇为高效,三个月便凯旋而归。

至永乐二十二年,祖父第五度御驾亲征,竟不愿携你同行,令你倍感惊讶。

考虑到祖父已年事已高,你认为有必要亲自护佑身旁。

最终坚持相随,追随祖父踏上征战之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