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
蒲逢春面带微笑,轻轻一招手,那张纸立刻飞至他掌中。
蒲逢春注视了会儿,喜悦之情显露无遗,连门口的小二都能感觉到。
李永忍不住内心的焦虑,向前走去,大声说。
“蒲先生,我承认张愚的诗才,他应该是这次文会的赢家。”
“但你可能没弄清楚,我之前说的是文斗的结果,不是文会的魁首。”
“尽管张愚的诗作很好,但并不符合题目要求,所以应该判为败!”
……
“李永,你这是在做什么,当克己复礼以仁!”
有人严厉批评。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是孔子亲口所说的至理名言。
它的含义可以总结为:约束自己,避免不恰当的礼节行为。
李永身为三之境学者,公然挑战蕴灵境县令,越过了立身境的界限,这是失礼的行为。
尽管面对一片愤怒的斥责,李永却异常镇定。
“若席不正,可不坐!”他直言不讳。
这句话出自《论语》,意味着若坐席未摆放端正,就不应该落座。
李永几乎是在直接指责蒲逢春:你这里的坐席不够端正!
果然,蒲逢春愤怒至极,张愚在一旁能清楚地感受到蒲逢春气场的变化,仿佛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蒲逢春抬起头,目光锋利如刀,直视李永,平静地问。
“李兄,张愚的诗作触犯了文比的哪一条规定?”
话音未落,李永立刻双腿颤抖,冷汗淋漓。
“逢春先生,我绝无此意!”
李永望向云承远求助,但云承远无动于衷,保持沉默。
“你在看他干什么?”
蒲逢春突然怒吼,李永惊得全身一抖。
周围响起窃笑声。
这时,李永感觉到周围人的目光如同刀割般刺痛他。
李永低头,对张愚的愤怒几乎要从眼中喷发。
“这次文比,我们公开声明了规则:诗作必须以冬至为主题,且专为申姑娘创作!”
李永咬着牙明确表示。
“既然如此,你现在就朗诵一遍云承远的诗作。”
蒲逢春语气平淡地说。
李永再次看向云承远,见他轻轻点头后,深吸一口气,在众人面前重新朗诵了起来。
蒲逢春听完后,微微点头,直视云承远。
“诗作不错,虽然文风略显生疏,但意境已经颇有格局。”
“出县的确实力非凡,五年内必将成为入府。”
李永听到这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连云承远也意外于蒲逢春对自己的诗作给予正面评价。
“感谢逢春先生!”
云承远立刻鞠躬表示感谢。
李永立刻抓住机会,决心要确定最终的胜者。
出乎所有人意料,蒲逢春突然转变话题,直接说:“不管怎样,张愚就是胜者。”
云承远的谦逊表情立刻僵硬,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惊讶。
李永愤怒至极,大声抗议:“逢春先生,这太不公平!”
“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你的文名会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