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农家幼崽竹马日常by秃了猫头 > 第87章 条件(第4页)

第87章 条件(第4页)

崔大郎被李瑜洞悉透彻的眼神看得有些羞愧了。

而一旁的章小水只想道我不是我没有,有钱谁不爱。但是他没有出声打断李瑜的谈话,反而在崔大郎看来时,给了一个傻憨憨的笑。

多么安贫乐道的朴素农家人啊。

崔大郎沉吟了下,开口道,“实不相瞒,我这次前来是为了姜事。”

崔大郎这话一出,一旁打扫忙碌的孩子们都定了下,他明显感觉到院子里有片刻的凝滞,带着微妙的紧张和敌意。

崔大郎道,“华水县实在是穷困,很多地方都食不果腹吃糠咽菜,我作为一方父母官,不说为百姓做多大贡献,但是起码能让他们吃得起饭穿得上衣。要想多吃饭就得种地,如今生姜价格好,要是百姓都能种上生姜,他们一定能吃上饭穿暖。我想请你家推广种姜手艺,把华水县打造成一个生姜种植大县,靠姜致富。”

李瑜道,“这真是一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好事。”

周小溪紧张了,心里还恨恨的,他可是听见他爹说的,说大黄村的人嫉妒他们能种姜卖钱,眼红他家能做豆腐卖钱。还有小道消息说县令大人要推广生姜和豆腐做法。

周小溪和他爹都只当做痴人做梦,官府怎么可能干这种事情。

也没见以前衙门看哪家生意好,逼着人把方子交出来大家一起赚钱啊,这种事简直就是荒唐,说了谁都不会信的。总不能官府出面“劫富济贫”

土匪作风吧。更何况,他们哪里富裕了?

周小溪见李瑜没反对,想说话又怕县令,只朝一旁虎仔使眼色。

虎仔开始一直拿着扫帚打鸡圈里的鸡玩,如今呆呆的没动,还没从这人是县令大人的震惊回神。但他一听打姜主意就急眼了,“瑜叔不行啊,这样大家都种了,咱们还怎么发财。县令大人说是为老百姓好,可咱们本就没过好日子,没必要架着咱们同意吧。咱都还没挟恩图报,他反而来大义绑了咱。”

虎仔话刚说完,就被章小水喊一边去。

虎仔吃饭后有些晕晕的,他高高举起扫帚明志,“别拉我!咱不畏强权不做贪生怕死之辈!”

……

崔大郎看了一周,哪里是强权?

他干啥了,就是贪官强权了。

他记得这胖憨小子,眉眼憨头憨脑的缺心眼,实则一肚子小算计小心眼。他多夹了两块鸡肉都盯着看他,那眼神好像在说“饭后记得给钱,别想白吃”。

崔大郎不与村里小傻子一般计较。

崔大郎其实也听出了李瑜的画外音,他道,“这事情肯定不会取一民养万民,不会亏待章家,有什么要求尽管提。你们家之前说只两亩地,我可以做主分田。”

石墩道,“有田有什么用,种田能有种姜赚钱吗,有钱我们可以自己买田,要是把种姜方法推出去,我们赚钱的主要路子就没了。种个十几亩地到头来比姜辛苦,还没姜赚的多。”

石墩反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外加上,这县令在饭桌上还没搞赢他。

他还从县令筷子底下抢先一步夹了鸡腿,石墩记着呢,完全不觉得这县令有什么官威。

而崔大郎确实没什么官威架子,因为他自小就不需要这个充门面,出身世家大族,官威这东西就像是暴发富急于唬人的,崔大郎不需要。

崔大郎看着这个彪壮的小子,浓黑横斜粗眉,下颚短圆,额头骨突出,一身霸王做派。可就在李瑜看来时,不情不愿闭嘴,乖得很。

崔大郎继续道,“全国一共十五道,剑南道下属四十州,其一的益州下有十个县,华水县是最穷最偏的,华水县下五个镇三十六个村,其中山狗村最小最穷,如今不过十二户。”

“据我了解,如今剑南道会种植生姜起规模的,只两个州,益州的生姜都是商队从外地拉的。所以即使华水县的农户都种植生姜,那价格也不愁卖。商队我会统一组建,统一外销。”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李瑜也看出了崔大郎的执着。

就算这次不找他家也会找县里其他会种姜的,找他家只是听他家目前最会种姜。但是今后谁能保证?即使他不同意,也不能阻止一个县令想要在华水县推广的决心。

而且还是崔氏。

即使李瑜不是科举当官的书生不要背士族志,他也知道清河崔氏是“五姓七家”之一。

一个物种的传播是历史轨迹。

还不如顺势而为,争取一些好处。

李瑜道,“县令大人仁德,且我们能扎根山狗村也是受华水县这一方水土恩泽,如今能回馈这片土地,自然是全了我内心因果。”

崔大郎见李瑜同意了,他道,“给你家分二十亩地,如何?”

二十亩,如今就算最低一亩中等田五两,那也得一百两了!

瞬间就达到耕者有其田了。

这二十亩要都是种姜,那可不得赚一大笔。

但朝廷是有规定的,永业田只准种稻谷小麦,旱地种杂粮也有规定比例,不能全拿来种菜卖。桑麻每户一般都是四五亩地。像章家这样两亩水田全拿来种姜,朝廷是不允许的,对粮食种植规模都有最低限定。

但华水县偏僻,没人管。

就是这新朝新政策的宣导那也是囫囵来的,只随便在城门贴个告示就了事。布告还写的引经据典文绉绉的不是大白话,就是勉强识字的村里人也看不懂。识字的多是官宦商贾之家,他们能看懂,但是跟他们没关系。

所以老百姓几乎没人知道这点。

就连经常进城的周圆都不知道城门口又换了布告,谁没事关心这些,要真是赋税大事,自然有村长敲锣打鼓的宣导。

崔大郎知道,但显然只想抓民生重点。

李瑜道,“我家能分二十亩那是大喜事,一定竭尽全力。只不过,这村子里会种姜的不止我一家,其他人家都会,我教出姜种方法,势必会让他们几家受影响,他们的愿望也很简单,就是能靠山吃山,自己男丁能和其他村子的男丁一样,分得口分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